半年报出炉季,各家险企上半年路线图清晰浮现,一组组负重前行的数字令人慨叹。
今年以来,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持续增大,令本就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保险业转型阵痛进一步加剧,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上市保险巨头从保费到净利润等核心指标都出现增长乏力甚至大规模下滑的现象。
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的本土再保险集团,中再集团也未能幸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也是近年来少见的显著下跌。
但风雨路上仍见阳光。
上半年,中再集团保费收入879.8亿元(币种为人民币,如无特殊说明以下同),同比增长5.6%,跑赢行业增速;财产再保险境内非车险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2.1%,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7%,人身再保险境内保障型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6%……
透过时代背景可以看到再保险业务经营的不易。从国际形势看,上半年,受累主要经济体通胀加剧,利率快速上升,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和俄乌冲突持续等多重不利因素,国际再保险企业承保端与投资端双双承压,大部分企业蒙受较大承保损失。据主要经纪公司Gallagher Re统计,全球26家主要(再)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水平上半年平均下降22%,净资产收益率ROE普遍下降。
两组对比鲜明的数据折射出这家国字号保险巨头正在经历着时代的磨砺。那么中再集团砥砺前行的动力引擎是什么?战略突围的切入点在哪里?或许通过其半年报的路线图可以找到答案。
1 如何找到保费增速引擎:必须坚定推进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2022年上半年,中再集团总保费收入879.80亿元,同比增长5.6%,跑赢行业增速——发展韧性源于其各业务条线努力追求稳中求进,力求稳固企业发展的基本盘。
聚焦主业、实现业务结构均衡多元发展,是中再集团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6年以来,展现财产再保险创新性、高技术特征的临分业务年度增速高达46%;展现人寿再保险技术实力的保障型业务年度增速达38%,占比高达41%;财产直接保险的非车险业务占比突破了一半。
早在“十三五”时期,中再集团启动“一三五”战略之际就将“创新”作为核心突破方向,持续投入资源、提升技术能力,为优化业务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针对车险综改、行业转型给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再集团主动迎战,继续推动非车险业务发展,为境内外市场提供多样化的财产再保险风险保障。
上半年,财产再保险境内非车险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2.1%,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7%,直保非车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2%,占比首次过半。
此外,中再集团抓住后疫情时期人们更加关注风险保障这一机遇,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上半年人身再保险境内保障型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6%。
业务结构的优化也对承保效益产生了不断增强的支撑作用。
过去一年财产险直保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7.28个百分点;桥社在谨慎计提俄乌冲突准备金和承受自然巨灾损失的情况下,仍实现较好承保利润,综合成本率为96.34%。
2 布局全球十一地区:国际板块保费占比近二成
透视中再集团上半年业绩,可以看到其境外业务表现颇为亮眼——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7%——在国际经济通胀形势加剧、自然灾害增多、俄乌冲突持续等多重变局下实现境外业务双位数增长,折射出这家再保险集团的专业品牌实力已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海外业务出色的成绩单得益于中再集团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深度布局、创新发展。
1999年,在英国伦敦设立了代表处,中国“入世”后加快国际化步伐。
2006年,提出“逐步发展成为以再保险业务为核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再保险集团”企业发展愿景。
2008年、2013年,分别在中国香港、美国纽约设立代表处,建立海外信息汇集与市场接洽的桥头堡。
2011年,与拥有劳合社最大辛迪加的凯林集团合作,成功进入英国劳合社市场。
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同年在中国香港设立中再资产香港子公司,打造了海外资产管理统一平台。
2016年,乘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东风,设立新加坡分公司,着力拓展亚太地区国际再保险业务。
2018年,中再集团成功收购英国百年老店、劳合社第一梯队公司的英国桥社保险集团,这是中国国有保险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跨境主业收购,也是中国再保险行业首次跨境收购。
收购桥社不仅成为中再集团国际化战略的新引擎,也成为我国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动能——桥社的财产险、能源险、责任险、政治暴力险、信用险等业务在劳合社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相关企业缺乏针对性保障产品、对外依赖性较强、缺乏稳定再保险支持等突出问题。
此外,桥社在诸多特殊风险保险领域在劳合社排名靠前,收购桥社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保险业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定价权和影响力,并通过技术反哺,有效填补了中国保险业在特定领域的技术短板。并购迄今,桥社规模增长60%、净利润增长近5倍、净资产增长23%,3年复合增长率是并购时财务预测的3倍以上。同时,桥社的所有美元资产已经转由中再集团旗下的中再资产香港负责投资管理。
继收购桥社之后,中再集团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9年,在香港设立中再寿险香港子公司,寿险国际业务拓展渠道和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设立中再产险马来西亚分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再添新版图。中再集团还将首创的“特药险”等产品传导到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的健康保险产品。
目前,中再集团境外机构已拓展到英国、中国香港、爱尔兰、丹麦、挪威、阿联酋、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百慕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布局最广的中资保险公司,业务已覆盖财产再保险、寿险再保险、资产管理三大板块。
2021年,中再集团国际业务保费收入达308亿元,占集团合并保费18.9%。随着全球化业务架构的完善,海外业务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源动力,成为中再集团相比其他中资同业所独有的竞争优势。
3 全力提升产品创新软实力和科技创新硬实力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中再集团近年来追求科技赋能,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软实力和科技创新硬实力,积蓄新动能,促进业务经营和整体发展。
2021年,中再集团正式发布“一四五”战略,坚持以再保险业务为核心,通过产品创新、平台驱动、科技赋能、全球联动四大战略支点,实现价值、数据、生态、人才和文化五大方面的提升。中再集团明确将产品创新作为四大战略支点之首,以客户为中心,全力打造产品创新开发体系和产品工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一站式、全周期产品及服务。
中再集团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进行产品创新,积极开发巨灾保险、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保险、农业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产品。
以巨灾保险为例,持续完善巨灾模型研发,中国地震巨灾模型3.5版和中国台风巨灾模型2.3版,多项指标全面超越国际同类产品,打破了美国公司垄断地位,实现了国产自主可控。
同时,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平台优势,引入清洁能源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综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国际先进经验技术反哺国内市场,持续推动行业供给侧产品和服务创新。
中再集团还把民生保险作为产品创新的方向,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中端医疗险、防癌险、重疾险、特药险等多层次人身保障产品,护航人们的美好生活。
产品创新软实力的有力支撑是科技创新硬实力——
中再集团旗下中再产险通过对6000余万条行业数据、340多万条车机动态数据进行挖掘和机器学习,推出“再途”新能源汽车保险定价模型,可分别为保险公司、车主以及新能源车厂商提供专业性服务。
中再集团旗下的中再寿险通过打造“玉衡”跨界融合平台,探索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挖掘再保险数据价值,打造数据驱动的创新竞争力。
助力国内首个“银行-直保-再保”的全联通覆盖,充分挖掘银行和保险多方数据,打造以跨界数据融合为驱动力的创新业务模式;为某保险公司400余万团险客户建立了购买重疾险的智能推荐模型,打造了数据融合模式下团险职域营销的全面解决方案。
旗下的中国大地保险打造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和智慧理赔,“大地行”APP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全流程服务的快捷、灵活和智能。大地超A平台集引流、承保、互动、服务、理赔、管理六位一体,实现从服务工具到生态平台快进化。大地雷达系统为行业内第一个智慧理赔智慧监控系统,在业内首创穿透式系统设计模式和全客户自主理赔服务模式。
2021年12月,中再集团发布“数字中再2.0”规划,推进内部智能化,建构面向未来的数字化企业架构;深化再保直保化,积极推进连接各方的区块链网络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跨界数据融合计算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平台生态化,拓展平台连接和赋能的商业模式。通过5年时间推进“一五八”工程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预期目标。
4 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社稷过程中: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一家金融央企,中再集团始终履行再保险国家队的作用,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首要任务,发挥风险保障专业优势,积极保障普惠民生兜底、护卫粮食能源安全、提振企业经营活力、应对重大灾害冲击,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
2021年6月,中再集团推动帮扶对象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成为 “三高共管”全国范围内首批示范区,首期“三高共管”项目覆盖县域1500名建档立卡的困难“三高”患者。一年来,“三高”共管项目患者血压达标率已超过5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今年以来,中再集团进一步拓展惠民保覆盖范围,将“三高共管”、CART-T、特械等目录外责任纳入惠民保,并向慢病、癌症等弱势群体倾斜,上半年新增覆盖2300万人。针对肺结节及老年人群创新产品,老年险、慢病险、长护险业务同比增长17%。着力服务政府型大病保险、长护险,新增服务人群2720万人。
针对疫情反复带来的冲击,中再集团精准支持疫情防控,积极分担人民生命健康风险,上半年,为6亿剂疫苗提供接种异常反应再保险保障;分担政府运行风险,为广西6个地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再保险支持;分担市场主体风险,在浙江金华落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综合保险项目,向15.7万家服务型市场主体提供精准保障。
针对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特点,创新定制“暖心保”等系列特色专属产品,上半年,服务小微客户近2.2万家、提供风险保障695亿元;推广工程招投标、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履约保证保险,为近3万家中小微企业减少保证金现金占用340亿元;为约33万家小微企业及经营者提供贷款增信服务超100亿元。
中再集团还致力于服务国内国际物流的双循环,为国内逾三成的货运物流提供再保险保障,为4607列中欧班列提供货物运输保险;推广“停运保”“安疫保”等创新产品,向13省市466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05亿元;为27家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环保装备等领域重点制造企业提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风险保障。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中再集团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半年为C919国产大飞机首飞及后续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提供各类风险保障约8亿元;支持国家自主核电技术发展,为“华龙一号”全球示范工程提供全生命周期再保险保障;为245家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高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围绕“双碳”目标,全面保障中国大陆所有54台运行核电机组、涉核财产近万亿元、涉核企业一线人员2.4万人,助力核电企业完成3亿吨碳减排。保障绿色电力项目,上半年,为1000余家新能源企业、超过1000个新能源项目提供保险、再保险保障。
助力建设“****”,搭建了遍及136个国家地区的专业保险服务网络,上半年,为40余家企业在“****”沿线超过20个国家地区的业务发展,提供工程险、货运险等风险保障476亿元,并创新落地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和中国企业海外单项工程职业责任保险。上半年,保障18个“****”项目资产规模近80亿元,为中国企业安心走出去撑起了“防护伞”。
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再集团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承接份额从30%提升至36%,年内为“三农”领域累计提供再保险保障超5000亿元。上半年,直接保险保障种植养殖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3万户,在安徽、甘肃等13省区新增29个“保险+期货”项目,为近3400户农户提供了6亿元保障。
作为“保险的保险”,再保险的发展状况往往是一个保险市场是否健康与成熟的风向标。作为再保险业的国家队,中再集团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还担负着引导和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创新发展的重任。责任是动力也是机遇,道阻且长,中再集团在服务国计民生的实践中、在全球化市场的开拓中,还需砥砺前行。